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2023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
金英杰医考小编精心整理,如下:
中医学将气一元论理论应用到医学方面,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,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,人体是一
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,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
律,精辟地论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,回答了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。如果说,中医学理论是建立在
气一元论之上的,并不为过。
(一)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
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。人之生死由乎气,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这种生命的物质——
气,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。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
化过程称之为“气化”。“味归形,形归气,气归精,精归化,精食气,形食味,化生精,气生形……
精化为气”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,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。气化为形、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过程,
包括了气、精、血、津、液等物质的生成、转化、利用和排泄过程。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”
(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),是说人体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摄取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。否则,生命就
无法维持。故曰:“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,水谷精气津液皆故也”(《灵枢·平人绝谷》)。人体的脏腑
经络,周身组织,都在不同的角度、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这类气化运动,并从中获取了所需要的营养
物质和能量,而排出无用或有害的代谢产物。人体的气化运动是永恒的,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,没
有气化就没有生命。由此可见,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,其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
盾运动。
(二)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
五脏六腑皆赖气为之用。气贵于和,又喜宣通。故曰:“气血以流,腠理以密”(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),
“气之不得无行也,如水之流,如日月之行不休”(《灵枢·脉度》),“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,一有怫郁,
诸病生焉”(《金匮钩玄·卷一·六郁》)。凡疾病之表里虚实,顺逆缓急,无不因气所致,所谓“百病生
于气也”({素问·举痛论》)。故“凡病之为虚为实,为寒为热,至其病变,莫可名状,欲求其本,则止
一气足以之。盖气有不调之处,即病本所在之处也”(《景岳全书·诸气》)。因此,一切疾病的发生发
展都与气的生成和运行失常有关。
(三)指导诊断和治疗
1.诊断方面:中医诊断学中,四诊无一不与气密切相关。“有诸内者形诸外”(《丹溪心法》),审察五
脏之病形,可知真气之虚实。因此,正气的盛衰可以从面色、形态、声音、神志、脉象等方面表现
出来。其中以神志和脉象尤为重要。神气的存亡是生命活动的标志,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,是脏腑
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。故曰:“神者,正气也”(《四诊抉微》)。“神气者,元气也。元气完固,则精
神昌盛无待言也。若元气微虚,则神气微去;元气大虚,则神气全去,神去则机息矣”(《景岳全书·传
忠录·虚实篇》)。故望气色又可知内脏之盛衰、气血之虚实、邪气之浅深。
“寸口者,脉之大会”(《难经·一难》),“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……气归于权衡。权衡以
平,气口成寸,以决死生”(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)。故气之盛衰可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。人之元气为脉
之根本,故曰:“脉有根本,人有元气,故知不死”(《难经·十四难》)。中医在诊断中,审查“胃气”
如何,是决定疾病顺逆、生死的关键。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。
2.治疗方面:中医学认为,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邪气和正气双方的矛盾斗争,正气在发病上居主导地位。
故曰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因此,治疗的基则不外乎扶正和祛邪。祛邪
为了扶正,扶正即所以祛邪。“气者,人之根本也”(《难经·》)。治疗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气,令其和平。
气得其和为正气,失其和为邪气。治气贵在于“调”,这里的“调”,是调和之意,不仅仅是用理气药来
调畅气机,而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调整脏腑的阴阳失调,使机体重新建立阴阳气血升降出人的动
态平衡,即“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。可见气一元论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(四)判断疾病的预后
应用气一元论,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和预后,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。形以寓气,
气以充形,“形气相得,谓之可治”,“形气相失,谓之难治”(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)。若“形盛脉细,
少气不足以息者危。形瘦脉大,胸中多气者死。……形肉已脱,九候虽调,犹死”(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
)。所以,元气是疾病顺逆的根本。
中医学根据“形神合一”的观点,强调望神色以决死生。“血气者,人之神”(《素问·八正冲明论》),
“夫色之变化,以应四时之脉……以合于神明也”,“治之要极,无失色脉”(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)。“
见其色而不得其脉,反得其相胜之脉,则死矣;得其相生之脉,则病已矣”(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)。
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
脉气主要是胃气,是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。“度事上下,脉事因格,是以形弱气虚死;形气有余,脉气
不足死;脉气有余,形气不足生”(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)。说明了脉有胃气的。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